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监测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过程的分析仪器。它通过对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污水样品、活性污泥+标准样品及活性污泥+污水样品+标准样品等不同组合耗氧量的测量分析,快速诊断实际有机物量(F)和总微生物量(M)的联系水平、正常负荷与超负荷、毒性、生物活性、硝化、SRT泥龄及需氧量等参数。
一、准备工作
设备检查与连接
检查多功能活性污泥呼吸仪的外观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齐全且无损坏。确保主机、传感器、搅拌装置等关键部件连接正常。
将仪器连接到合适的电源,保证供电稳定。同时,连接好气泵、水管等必要的外部设备,并检查连接处是否密封良好,防止气体或液体泄漏。
样品准备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活性污泥样品。使用干净的采样设备从污水处理反应池的不同位置采集适量的污泥,并将其混合均匀,以减少样品误差。
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污泥样品进行预处理。例如,调整污泥的浓度、温度或pH值等参数,使其符合测试条件。
试剂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化学试剂,如含有特定污染物(用于毒性测试)或营养物质(用于生物活性测试)的溶液。准确称量或量取试剂,并按实验设计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
二、仪器校准
零点校准
开启仪器,待其预热稳定后,进行零点校准。通常需要在仪器未放入样品时,将溶解氧传感器或其他相关传感器在空气中或纯水中进行校准,使仪器的读数归零。
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在仪器的控制面板或软件界面上找到零点校准选项,点击进行校准操作。部分仪器可能会自动完成零点校准过程,操作人员只需等待校准完成即可。
量程校准
使用标准物质或已知浓度的溶液对仪器进行量程校准。例如,对于溶解氧传感器,可以使用不同浓度的氧气饱和溶液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在测量范围内能够准确读数。
将标准溶液放入仪器的反应室中,在设定的温度和搅拌条件下进行测量。根据仪器显示的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通过仪器的校准功能进行调整,使测量值与标准值相符。
三、样品测试
设置测试参数
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在仪器上设置相关的测试参数。包括温度、搅拌速度、测量时间、数据采集间隔等参数。
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如耗氧速率(SOUR)测试模式、毒性测试模式等。不同模式下,仪器的运行程序和数据处理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加入样品和试剂
将准备好的活性污泥样品小心地倒入仪器的反应室中,注意避免产生气泡或溅出。然后,加入适量的预处理试剂或测试溶液,使样品在反应室内充分混合。
对于需要控制反应条件的测试,如温度控制,此时应将反应室的温度调整到设定的值,并等待温度稳定。
开始测试
启动仪器,开始测试过程。仪器会自动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运行,搅拌装置会开始搅拌样品,传感器会实时监测相关数据(如溶解氧浓度、pH值等)。
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仪器的显示屏或软件界面实时观察数据的采集情况,确保测试过程正常进行。部分仪器还可以设置报警功能,当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会发出警报提示。
四、数据记录与分析
数据采集与记录
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会自动采集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溶解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耗氧速率值、毒性抑制率等。操作人员应定期保存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
可以将数据导出到计算机或存储设备中,以便后续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导出的数据格式应便于数据分析软件打开和处理。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或仪器自带的分析工具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通过绘制图表、计算统计参数等方式,直观地展示污泥的活性、毒性等性能指标。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活性污泥的性能,判断其是否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如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调整处理工艺,可以基于数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